《教育實踐與研究》Journal
題目/關鍵字/作者 English | 正體
回首頁
Apycom jQuery Menus
 


 
回列表頁
第26卷第1期 出刊日期:2013年6月
教師合作設計課程的困難—活動理論觀點
    作者: 陳斐卿、林盈秀、蕭述三
研究論文

下載

隨著十二年國教的推動,國中面臨重大轉型,教師必須集體共事的互動模式更加確立,教師合作困難的探索研究更形重要。過去文獻多數聚焦在單一領域或科目會議的合作議題,如今,跨越單一領域或處室的合作機會大為增加,所遭逢的挑戰也更為複雜。本文以Engeström 的活動理論為架構,檢視新北市一所國中在跨領域與處室的課程模組合作設計過程中具有擾動特徵的互動、與較為內隱的系統性矛盾。資料收集期間為2009 年8 月至2011 年5 月共兩年82 次的課程模組會議、領域會議、與轉變討論室會議,資料來源包括每次一至兩小時的會議逐字謄稿與觀察紀錄及45 人次的訪談資料,以活動理論之介入方法學進行分析。研究發現三種有待磨合的現象:一為「教案集體擁有感的淡薄」,二為「合作接棒區的模糊」,三為「對會議所賦予意義的落差」。藉由活動理論架構進一步辨識出三種系統性矛盾:模組會議做為「工具」的有效性或疲乏性,不同位階者感受不同;集體教案的發展「規則」與內隱價值,在「個人責任感」與「集體擁有感」之間游移;以及教師之間扁平結構合作氛圍下,「分工」處境中的「明言性」與「隱諱性」的拉扯等。本文凸顯當今中學教師對十二年國教的轉型與因應過程中,集體共事表象之下更需深究的合作困境。



關鍵詞: 矛盾、共治、活動理論、教師合作、擾動


權利與義務,孰先孰後?-亞洲價值的論證對人權教育之啟示
 

 

Copyright © 2024 《教育實踐與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出版之學術研究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HOPE 開發/設計, 聯絡人:鄞麗媚小姐,徐于婷小姐, 聯絡方式: milk1015@tea.ntue.edu.tw;aquafish3333@tea.ntue.edu.tw;sianya@tea.ntue.edu.tw
地址: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10671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2段134號
電話:+886-2-2732-1104 ext.82232/82014, 傳真:+886-2-2732-2423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著作,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
亦不得修改該著作。使用時必須按照著作人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