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體中文
24-2期
  • 社區大學新移民議題融入媒體技巧課程經驗之個案研究
    On the Experiences of Infusing Issues of New Immigrants Into a Community College Curriculum:A Case Study of a Civic Journalists Workshop
    徐敏雄

    本研究採取個案研究方法,運用非結構式訪談及作品檢核等資料蒐集與分析策略,探究社區大學師生參與新移民議題融入媒體技巧課程的經驗,以瞭解融入式課程的參與經驗對於提升師生融入式課程設計、媒體操作技巧和跨文化理解等知識技能的關連性。基本上,台灣社區大學的辦學目標均設定在「知識解放、邁向公民社會」,亦即要讓教科書中的套裝知識能與生活經驗相互對話,重拾生活經驗的重要性與價值性,並培養學員具備參與公共事務的公民素養。但鑑於本課程授課講師過去的教學經驗甚少深入在地生活經驗,所以本次課程特地將在地新移民的生活議題融入既有網路媒體技巧之中,並採取融入議題與主軸課程彼此對話、相互修正的融入原則進行課程設計與教學,讓師生們有更多機會將課堂所學運用在現實生活之中,進而關心在地多元文化議題。整套課程執行下來共延續三個月,平均每兩周上課3 小時;學員人數共有12 位,其中11 位是女性,學歷涵蓋小學至大學畢業。根據本研究結果顯示,融入式課程的操作模式不僅能提升社大師生們的媒體技巧和跨文化理解能力,亦可強化講師融入式課程設計相關知能,可作為未來其他社大推動融入式課程之參考依據。



    關鍵字:社區大學、跨文化理解、媒體技巧、融入式課程
  • 國小高年級媒體素養課程規劃與教學實施之行動研究
    An Action Research of Curriculum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for the 6th Grade Students
    簡梅瑩

    學校實施媒體素養教育之重要性,在能提供學生發展對不同媒體的認識,及參與反思媒體內容及影響力的學習機會。研究者以協同合作之教學行動研究形式,徵詢一位國小六年級教師參與合作,並以其授課班級為研究場域,共同規劃及評估媒體素養教育實施過程對教師教學專業知能及學生媒體素養能力發展之影響。資料收集方法包括:研究者省思日誌、教室觀察記錄與教師省思、與教師之半結構式錄音訪談、與學生小組之錄影訪談、課程實施前後之結構式問卷調查,及相關文件之收集與分析。根據資料分析結果,此文以納入協同合作形式於此課程實施之影響,提出結論。一、知識經驗互惠與課程規劃發展:研究者與教師藉由彼此間相互回饋方式,持續課程規劃發展與教學反思,此歷程不僅幫助教師能整合媒體於教學主題的擬定實施,並能反思媒體教材的適當與應用性;而藉由實施之教學主題與方法,學生則受益於能知覺思考媒體內容,及認識不同媒體特性與近用方式。二、權力對等關係與教學實施限制:研究者對權力對等關係的關注及避免教師教學壓力的考量,卻也相對限制教學過程中的反省修正,致使此課程在促進師生間充分對話及發展學生問題思考能力部份,均有待再修正改進。



    關鍵字:媒體素養教育、主題教學、批判思考、行動研究
  • 中學生的歷史概念、歷史學習態度與歷史批判思考傾向
    High School Students’ Historical Concepts, Attitudes Toward History Learning, and Historical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黃麗蓉、賴思儀、楊淑晴

    近年來,學生歷史思考能力的培養,已是歐美國家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於此風潮之下,臺灣中學的歷史教育也出現了新變革。但是,針對中學生如何理解與認知「史料」、「證據」、「解釋」等重要歷史核心概念,至今則未見植基於「學習者中心」之觀點來進行探索。再者,國內學界對於學生如何看待歷史,以及歷史批判思維能力的相關測驗工具並不多見,故本研究參酌國內、外相關研究量表,據以為基礎進行改編,使其符合歷史科目之特性,最後乃編製成「歷史科批判思考傾向量表」,藉此探究目前中學生之歷史概念、歷史學習態度與歷史批判思考傾向。本研究對象為高雄市國中二、三年級學生以及高中二年級學生,有效問卷計1,017 份。研究結果顯示,學生在歷史課堂的學習,以歷史知識為主,對於歷史概念內涵的認知相當有限。此外,對歷史老師評價愈高的學生、愈常閱讀歷史小說或故事者、以及愈喜好歷史科的中學生,其歷史批判思考傾向則愈高。最後,本研究亦針對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教師、後續研究者作為適用與修訂之方向。



    關鍵字:歷史批判思考傾向、歷史思考能力、歷史教育
  • 國小輔導教師之實務培訓與督導需求初探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f Practice Training and Supervision Needs of Elementary School Counselors
    許育光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輔導教師之實務培訓與督導需求,研究招募共30 位當前擔任國小教師且兼任輔導教師、並實際從事接案之成員,進行兩個各四次、每次160 分鐘之督導團體,且於每次督導團體前邀請成員提出其督導需求。研究針對所得之督導需求描述,採內容分析與類別歸類方式進行資料分析,並以現象摘要方式呈現各概念範疇之描述文本。發現輔導教師期望獲得督導研討的焦點包括:學生特定議題的處理、諮商輔導歷程實務、家長與教師諮詢工作、體系建構與團隊資源議題,以及個人專業發展狀態。研究統整上述實務困境與督導需求,朝國小輔導教師之專業服務介入、體制運作與角色職責,和個人專業發展促進等三個面向進行探討,並針對督導實務和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字:諮商督導、國小輔導教師、學校諮商、學校諮商師、團體督導
  • Kano 二維品質模式應用於個案科技大學教學品質之改善
    Applying Kano Model to a Case University for Teaching Quality Improvement
    張媛甯

    在高等教育評鑑實務逐漸轉變為重視學生學習成效的今日,卓越的學校教學品質已成為高等教育機構的關鍵策略及各國高等教育改革的訴求重點,以提供學生所需之必要與創新的教與學活動。本研究首先透過文獻探討來瞭解教學品質的意義及Kano 二維品質模式;其次,運用Kano 二維品質模式來探討S科技大學教學品質,分析個案學校教學品質要素所具有的品質屬性而進行歸類,並瞭解不同背景變項之學生對品質屬性歸類的差異性;再次,藉由結合Kano 二維品質改良模式與重要性-滿意度模式,探討學校教學品質的改善策略;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的建議,提供學校實務及後續研究評估教學品質之參考依據。



    關鍵字:Kano 二維品質模式、教學品質、科技大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