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期
-
朗讀流暢性測驗標準文本之發展研究
The Development of Oral Reading Fluency Passages本研究的目的在發展朗讀流暢性之文本,並建立文本的信度與效度。以文獻探討建立徵求文本的規範,所得文本初篩後,再由專家審查共得 40 篇文本。以個別施測方式施測於國小二到四年級 60 名學生。利用中文學習補救教學資源網、中文文章適讀性線上分析系統和可讀性指標分析三個網站分析文本的語言特性。研究結果發現最能預測朗讀流暢性的文本特性為文本的相異詞數、正向連接詞數和負向連接詞數。經由多種指標從 40 篇文本中挑選出 32 個文本,做為二、三年級朗讀流暢性測驗之文本,其中兩個年級共用 6 個文本,每年級各有可用 19 個文本。二個年級朗讀流暢性測驗之複本信度均為.85。每次以三個文本施測求平均表現,則二、三年級的類化係數可達.94 和.95。效度係數分別是.49(二年級)和.43(三年級)。測驗的信度與效度獲得初步的支持。
關鍵字:文本語言特性、信度、效度、朗讀流暢性 -
專業學習的建構:「設計本位學習」創新教學之行動探究
Framing Professional Learning: An Action Research on Teachers’ Pedagogical Empowerment of Design-based Learning for Innovative Teaching在這個強調創新的紀元中,如何支持教師創新教學是重要但未被系統性探究的議題。本研究採合作式行動研究,以教師學習理論為基礎,透過參與式觀察、訪談、文件分析等方式,探究教學培力團隊如何設計出專業的學習方式,引動一所國小教師社群實踐「設計本位學習」( Design-BasedLearning[DBL])課程,培力團隊並從反思中嘗試建構出創新教學師資培力的可行方式。研究發現教學培力團隊以參與式學習為理念,提升教師的專業自主性,並透過體驗活動、課程案例原型分享等方式,導入 DBL 創新教學的語彙。國小教師社群從中嘗試解構習慣,重新定位教學者角色,師生共構出轉動教學的情境知能,並深刻體會到真實展演是重構專業成長的契機。教學培力團隊從反思中提出創新教學師資培力的方式,導引出未來行動探究的方向:以平行學習的理念為基礎,和教師共同探究以品賞與識讀學生學習表現為核心的專業學習之路。
關鍵字:在職教師、設計本位學習、專業學習、創新教學 -
高齡者進修碩士學位之幸福內涵探究
Exploring the Well-being of Elderly People Studying for a Master’s Degree本研究以幸福理論 PERMA 模式探討高齡者進修碩士學位過程中所經驗的幸福內涵。以個別深度訪談 55 歲以上之碩士研究生 13 位,其平均年齡為 64 歲。採個案研究「多重個案嵌入」設計,以「分析歸納法」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正向情緒(P):高齡者對新身分感到「珍惜」與「信心」;逐漸享受知的「喜悅」以及克服困難的「滿足」。全然投入(E):高齡者與學術文本「同在」產生共鳴,「體驗」到時間的有限和流逝感;沉浸於問、思、答的教學「流動」,並與同儕「共創」集體智慧。正向關係(R):高齡者在團體「歸屬」中經驗接納,感染年輕的朝氣「活力」;也成為家庭中夢想實踐的「楷模」,感受子女反哺之「回饋」。意義(M):高齡者進修著重體現「自我效能」,逐步分享與利他;在增廣視野中孕育生涯的「整裝待發」。成就(A):不斷超越自我而提升「電腦資訊」能力,在腦力活化中翻轉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習歷程中的幸福狀態分為三個階段:學習初之喜悅與信心期、學習中之投入與突破期,以及學習進階之興盛與建構期。
關鍵字:PERMA模式、正向心理學、幸福理論、高齡者 -
教育行政作為效率控制或是公義解放?—R. Bates的批判理論對教育行政之啟示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s a Technology of Control?- A Study on the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of R. Bates Critical TheoryR. Bates 是當代重要的教育行政學家,但目前在臺灣的相關研究卻極為稀少,其獨特之處在於從社會學的觀點切入分析教育行政,並將批判理論與教育行政做結合,Bates 認為教育行政的目的在於解放,要達成此目的,行政過程中便不能讓管理主義操弄,在各種知識學習與行政手段上都需要注意有無違背此價值。這個思維論述或許可給予現今的臺灣在教育行政上一個新的觀點,並增添國內教育行政學對理論運動論述之辯證反思。本研究先行反思教育行政控制的源頭,發現地方自治改革運動、教育職業專業化和效率膜拜會加劇:(1)教育再製不平等;(2)知識成了學校體制再製下的產物;(3)形成說教式的教育文化;(4)失去公眾確信與社會關懷等四項問題。研究者並分析了管理主義和批判理論有三個本質差異,以此導出教育行政民主化、多元文化與公義化的三個教育行政上之啟示,期望藉由新的論述引入,增添教育行政領域中不同的觀點。
關鍵字:批判理論、教育行政、教育行政典範 -
偏遠地區國民教育法令規範與政策之憲法學觀點探究—輔參酌日本經驗
On National Educational Legislation and Policies for Remote Area by Constitutional View-Reference on the System of Japan有鑑於 2017 年 12 月《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之公布施行,雖可謂是已然完善我國偏遠地區國民教育發展工作推行的法令與制度框架,但於學界討論中較少有自憲法學觀點描述國民教育制度於偏遠地區推動過程時所衍生課題。故本文自相關法令規範及政策發展、該條例之立法過程、鄰國日本之經驗等面向,從憲法學視角論述於研究進程中所發現的幾則問題。經過此等探究過程,得知於該條例制定公布以前,若是採取憲法學之「立法不作為」論的觀點,則立法機關因未善盡憲法義務保障就讀於偏遠地區學校學生的學習權與受教育權,而已然長時間形成違憲狀態。於該條例制定公布後,其第二十一條久任獎金制度化的問題經過合憲性之檢視,亦已衍生有違憲之虞的法律風險。最後於參酌日本經驗方面,則發現包含制定偏遠地區學校級別標準在內,該國確實有不少作為值得我國政府機關與學界進一步深入的探究。
關鍵字:久任獎金、日本《偏遠地區教育振興法》(へき地教育振興法)、立法不作為、國民教育、偏遠地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