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體中文
34-3期
  • 從喧囂走入寧靜:災疫時代的心靈自處之道與靈性教育
    From Turbulence to Tranquility: Transforming the State of Mind Through Spiritual Development and Spiritual Education during the Pandemics
    王嘉陵*

      自從新冠肺炎的疫情漫延以來,人類的生活方式遭逢巨大改變,整個世界環境的變化提醒我們,生命焦點需要從外在轉回到內心,在對外活動與交流減緩之下,獨處能力與「靜」的工夫,亦是個人需要具備的重要素養。寧靜是專注於個人最原始意識,與外境融合的狀態,它能幫助學習者促進身心和諧,以及體驗個體與天地萬物合一的覺知,透過「靜」所發出的「動」,更能真正發揮學習潛能。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獻分析,研究目的有三:第一是說明寧靜的意義及其對於生命發展之重要性;第二是從科學、心理學、哲學、文學,以及靈性的角度,探索寧靜的本質,分析寧靜的力量及其意識狀態;第三是探究寧靜與靈性教育的聯結,以因應災疫的發生與未來世界的快速變化。關於靈性教育的實踐,研究者提出三點對於教育實踐的啟示,分別是:培養學習者獨處能力、學習靜心沈澱心靈,以及透過寧靜提升生命高度。靜心的教育實踐,能帶領學生走向身心和諧,是促進學習者心靈成熟的有效方式,也是面對災疫問題時,最佳的心靈自處之道。



    關鍵字:孤獨、寧靜、靈性、靈性教育
  • 反思Covid-19的虛假訊息: 大學生批判框架轉化設計之實踐行動研究
    Reflecting on Disinformation of Covid-19: Action Research on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ransformed Practices of Critical Framing Design
    鄧宗聖*

    社群媒體傳散新冠肺炎(COVID-19)風險,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教師轉化媒體多元素養的反思性教學經驗,並詮釋社群媒體與教室相遇時,如何在創作中相互吸引。研究方法採取行動研究,以「媒體倫理」課程內23名修課的大學生作為研究參與者,其中8組創作作品為代表研究案例。結果呈現學生在任務中,以熟悉的虛假訊息為主題,將其轉化為反思的創作形式。學生能在教室之外,溝通反思關於新冠肺炎的虛假資訊,在社群媒體中分享其重新設計之反思訊息。

      對教育工作者來說,社群媒體可能提供營造參與性與創造性的環境,允許反思訊息的交流並創立新的網絡,進而為災疫議題提供創造性的教育空間。在涉及具爭議性新冠肺炎虛假訊息的創作裡,能幫助學生發展批判性思考與科學媒體素養,以及在日常生活裡有能力應用多模式素養並與他人分享。本研究貢獻顯示多元素養如同跨領域媒介,幫助學習者喚起創造性的學習技巧與跨領域理解,讓師生在共創反思訊息中改善專業知識與能力,在此貢獻下進一步給藝術本位跨領域教育研究有所啟發。



    關鍵字:多元素養、社群媒體、虛假訊息、創作學習、藝術本位跨領域
  • 疫情衝擊下的大學創業教育與創業意圖:心理資本的中介效果
    University Entrepreneurship Educaiton and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during Post-Pandemic Era: The Mediating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廖俊杰、鄭伶如*

      本研究以創業和危機管理相關文獻為基礎,探討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蔓延前後,面臨職涯抉擇的大學應屆畢業生之創業意圖的影響因素。研究架構以創業教育(不侷限於正式課堂授課,包括:創業競賽、諮詢指導等其他機制)為自變數,心理資本(樂觀和創業自我效能)為中介變數,創業意圖為因變數,探討創業教育、樂觀、創業自我效能及創業意圖各構面的關係,並針對疫情衝擊之調節效果進行討論。樣本取自台灣某大學應屆畢業生,區分為疫情前和疫情後兩個子樣本,運用結構方程模型、拔靴法及多群組結構方程模型的恆等式檢驗等資料分析方法。研究結果分為兩個部份:就直接效果而言,創業教育對創業意圖有正向直接效果,心理資本中的創業自我效能會正向刺激創業意圖(樂觀的直接效果則未達統計顯著);而在疫情衝擊下,分別強化創業自我效能對創業意圖、創業教育對創業意圖的效果。就中介效果而言,創業教育可透過心理資本(樂觀和自我效能)的中介,對創業意圖產生正向效果;而在疫情衝擊下,中介效果也會強化。研究貢獻:在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衝擊的危機情境下,創業教育具有直接催化創業意圖的功能,而透過創業教育發展心理資本,對創業生涯選擇亦可產生強化效應。在政策意涵方面,產、官、學可合力建構更豐富、創新的大學創業教育,大專校院藉由開設創業課程與舉辦各種創業活動,以啟發學生的軟、硬技能,提高自我效能與樂觀,面對後疫情時代,以創業教育扮演創業政策的推手,持續提升學子們的創業意圖。



    關鍵字:心理資本、創業自我效能、創業教育、創業意圖、樂觀
  • COVID-19疫情期間諮商心理師的通訊諮商經驗
    Tele-Counseling Experiences of Counselor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葉寶玲*、蔡佳容、簡文英

      本研究旨從諮商心理師角度了解2020年4至8月COVID-19疫情期間,使用通訊諮商的狀況及對通訊諮商的觀點。本研究為質性研究,採取建構取向之紮根理論方法分析資料。以台灣北、中、南部諮商心理師為對象,合計15位諮商心理師皆接受半結構深度訪談,訪談錄音經轉謄逐字稿再進行編碼後撰寫研究結果。結果歸納為三個主題:(1)疫情期間通訊諮商過程:包括通訊諮商前針對諮商場地適切性、知後同意的處理、危機評估與篩檢等面向之準備,以及進行通訊諮商有別於面對面諮商之處遇調整,如諮商技術適當調整、增加輔助效果策略、更加強調觀察能力、時間架構更加精準、沉默的感受被放大,還有關係互動模式微調;(2)疫情期間通訊諮商的特性:包括諮商內容與疫情新生活型態有關連、疫情使案量及案源產生調整及多元性、疫情促使線上線下諮商方式形成混搭、疫情促進各類通訊平台被交互選用與發展、諮商效果受網路穩定性和通訊設備所牽制、更加強調空間私密與資訊傳輸安全、伴有危機處理和通報責任歸屬疑慮和壓力;(3)發展通訊諮商的態度和期待:諮商師對通訊諮商的態度是在正向與猶豫間建構個人立場,並且期待成立專業組織修訂法規和培育人才、迎接海外華人及跨國個案的挑戰、期待建置科技跨域研發和資料庫資源平台、凖備迎接海外華人及跨國個案的挑戰。整體而言,本研究之貢獻在於揭露疫情期間通訊諮商實務的過程及特性,呈現目前諮商心理師對通訊諮商之態度及期待。在網路諮商發展為合法的通訊諮商的潮流中,本研究在了解現況之際,同時突顯通訊諮商存在的價值及重要性,也為通訊諮商的發展提供前瞻性的反思。



    關鍵字:COVID-19、通訊諮商、諮商心理師
  • 從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到行動網絡學習社群: 性別融入醫學教育的另類途徑
    From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to Mobile Networked Learning Communities: An Additional Path to the Integration of Gender Education into Medical Education
    楊幸真*、符雅筑

      本文探討在醫學大學發展性別融入醫學教育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將所經歷的挫敗與COVID-19疫情帶來的影響,視作轉機,反思、修改社群的發展與行動實踐。本文敘寫從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轉變至行動網絡學習社群的實踐歷程,包括:(1)建構網路平臺作為社群互動與行動學習的結點,回應社群成員的多元學習目標及差異需求;(2)涵納學生為社群參與者:重新詮釋學習者中心的社群與教育學想像,形構新的網絡關係,回應促進學生學習的社群精神;(3)提出新的社群參與及互動方式:結合社交網路工具與行動學習功能的建置,加入開放創作和線上即時互動,擴展社群參與方式,串連共享資源。本文提出大學教師社群「共融學習」的概念,以「共融」取代「共同」,涵納不同成員對實踐專業學習的異同目標與承諾。本文亦提出,兼容網路平臺與實體課程的結點與連結,除能貼合社群成員的教學日常與專業學習外,亦有助於社群成員情感連結,為教師社群提供另一種可行進路。本文敘寫大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實際運作、網路平臺作為串接社群學習媒介、師生共為社群參與者與多元工具的使用,可提供後進者參照,厚實大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實踐與研究。



    關鍵字:行動研究、性別教育、專業學習社群、網絡學習社群、醫學教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