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域課程專題導向學習的成果探究:以教育戲劇融入心理學為例
Exploring the Outcomes of Interdisciplinary Project-Based Learning: A Case Study of Integrating Drama-in-Education into Psychology本研究目的是基於解決「心理學」課程中所遇到的教學困境,包括學生難以掌握心理學要義,以及困難於將心理學知識運用於生活中;運用行動研究探討藝術類科大學生在融入教育戲劇之「心理學」跨域課程專題導向學習的歷程與結果。研究參與者為某藝術大學之修習通識「心理學」課程,共38 位學生。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以改善實務教學上的困境。為了使資料豐富與飽和,蒐集多方資料來源交互檢視,包括蒐集教學者省思18 份、課堂個人心得268 份、小組歷程檔案30 份,以及焦點團體訪談文本6 份等,其中焦點團體訪談為整體課程結束後陸續約訪6 組,每組約90 分鐘。研究結果有二:(1) 心理學知識學習的進程,共有「融合」與「轉化」兩大主題,包括個人生活經驗與心理學知識的「融合」:理解、應用,以及在情節創作中「轉化」心理學知識:分析、類化;(2) 跨域課程專題導向學習的效益,包括「自在交流與溝通遷就」、「對話揣摩與包容差異」,以及「團結合作與成就目標」共三項。研究之重要啟發,本課程具有「心理學」既定目標與18 週時間限制,屬固定結構的跨域課程模式;課程設計考量不同領域的橫跨時,需兼顧學習者的先備領域與學習風格;跨域課程專題導向學習的效益包含了夥伴間能交流與溝通、對話與包容,以及合作與成就等知識學習之外的收穫。
關鍵字:教育戲劇、專題導向學習、跨域課程 -
高中學生國語文詩歌閱讀特徵與策略之探討
A Study on Chinese Poetry Reading Characteristics and Strategies of High School Students本研究旨在探討高中學生的國語文詩歌閱讀特徵與策略,研究者以臺灣北區三間公立高中職的學生為研究參與者,透過分析學生閱讀詩歌與訪談資料,瞭解學生閱讀詩歌的差異情形。研究結果顯示:在詩歌閱讀特徵上,學生普遍對富含特殊情境意義與聯想的詞語感到困難;能力較佳的學生對詩句中字詞單位的辨識較嫻熟,在詮釋詩歌時也能提出自己獨立的見解;能力中等的學生能大致把握詩歌內容,但難以自行探索抽象意涵;能力較弱的學生基礎閱讀能力不足,對文字的推論想像較片面。在詩歌閱讀策略上,學生能以人事時地物為線索串聯詩句,並在整體主題及細部詞語內涵間相互闡發補充;能力較佳的學生能關注詩歌獨特的寫作特徵、意象排列及詩形結構,進行獨立閱讀;能力中等的學生能辨識詩歌重要意象並留意結尾處對詩人態度的暗示;能力較弱的學生會逐字逐句詮釋梳理詩句。研究者最後歸納出不同閱讀能力的學生,如何運用詩歌閱讀策略產生各自的閱讀特徵。
根據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二項教學建議,冀能回饋給現場國語文教師:(1) 以詩歌文體要素規畫教學主題,引導學生發展系統性的詩歌閱讀策略;(2) 彈性調整教學內容與方法,回應學生的差異性及學習需求,幫助學生有效學習。
關鍵字:國語文詩歌、閱讀特徵、閱讀策略 -
幼兒園幼兒體驗與探索童詩之個案研究
A Case Study on Young Children’s Experiences and Exploration of Poetry本研究探究臺北市一個幼兒園混齡班級29 位3 到5 歲幼兒體驗與探索童詩的歷程。採取質化個案研究的取向,研究者於取得兩位班級教師、幼兒家長與幼兒的同意後,進入研究現場進行觀察、訪談並蒐集相關文件資料。觀察範疇包括班級文化、閱讀文化,以及教師與幼兒共讀童詩的歷程。一年間,兩位老師和幼兒共同體驗15 本詩書和29 首小詩。幼兒普遍喜歡讀詩,且對於讀詩像什麼和詩像什麼具有個殊的見解。體驗方式共分四個階段,包括:(1)聯結:從生活到詩;(2)整體經歷:互文連結、朗讀、初步發現和覺察詩的形式;(3)細部探索:理解、再現、應用(創作)、聯想與即興創作;(4)提示後續體驗方式:從詩到生活。老師以開放、精妙的問題幫助幼兒理解詩的內容,也經常提醒幼兒覺察詩的形式。以靈活的肢體動作再現詩中比喻和主要行動,以及即興扮演是這個班級體驗詩的特色,成功地為幼兒創造直接體現的世界與象徵再現的語言系統之間的聯繫。這項研究也見證童詩仲介幼兒的生活與學習,幼兒在體驗與探索童詩的過程中與後,「知覺、感受與思考」均更顯多元、細膩與深刻。教師採用的美感閱讀共讀方式,使幼兒充分享受探究童詩的內容與形式帶來的快樂,並能以新奇而獨特的比喻畫出、說出讀詩的滋味。
關鍵字:個案研究、童詩、童詩共讀、童詩體驗與探索 -
廣泛閱讀結合不同寫作模式對大學生英語寫作流利度和準確性之影響
The Effectiveness of Extensive Reading with Different Modes of Journal Writing on EFL University Students’ Writing Fluency and Accuracy本研究採用準實驗研究設計,探討15 週廣泛閱讀結合不同寫作模式對大學生英語寫作流利度和準確性之影響。本研究對象為111 名英語程度相當之參與者,分配到三個實驗組和一個對照組,實驗組在為期15 週研究,閱讀自選英文書籍和寫日記,第一組實驗組參與廣泛閱讀加中文日記寫作;第二組實驗組參與廣泛閱讀加英文日記寫作;第三組參與廣泛閱讀、寫英文日記及和教師糾正反饋。而對照組則參加一般英語課程。研究工具包括TOEIC 英語測試、寫作前測和後測。學生的寫作流利度和準確性由兩位以英語為母語的教師進行評估,並由SPSS 重複測量的ANOVA 分析,評估參與者在實驗前後的寫作流利度和準確性。研究結果發現,無論有無教師糾正回饋,廣泛閱讀結合英語日記寫作都顯著提高學生寫作流暢度。對寫作流暢度的影響明顯優於一般英語課程和廣泛閱讀結合中文日記寫作。在寫作準確性方面,雖然三個實驗組後測都比前測顯著提高,但廣泛閱讀結合英文日記寫作與教師糾正回饋比一般英語課程、廣泛閱讀結合英文或中文日記寫作更能顯著提升寫作準確度。研究發現對語言輸入、輸出和技能習得相關理論應用,及廣泛閱讀課程設計結合不同寫作模式及回饋,對提升學習者寫作學習成效有重要實證貢獻及教學啟示。
關鍵字:寫日記、寫作流利度、寫作準確性、廣泛閱讀、讀寫教學